[导读] 送走了炎炎夏日,迎来了秋高气爽。可是随着秋天的到来,也进入了秋季腹泻的高峰期。秋季腹泻猛于虎,我们该怎样应对呢?让小编带你来了解秋季腹泻吧!

秋季腹泻


    秋季腹泻,顾名思义,发生在秋冬季的腹泻病。孩子感冒后,常常出现拉肚子,大便像水或蛋花汤一样,大多没有特殊的腥臭味,每天可达十几次。
    秋季腹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,一般无特效药治疗,多数患儿在一周左右会自然止泻。在很多缺医药的贫穷地区,不用药物治疗,只是靠口服补液,绝大多数的患儿也能痊愈。问题在于当严重呕吐腹泻时,如果补液不及时,很快出现脱水,其后果就比较严重。

    秋季腹泻的主要症状(仅供参考)

    秋季腹泻的主要特征:先吐后泻,伴发烧,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,病程有自限性,即使用药也不能显著改变病程,症状表现:
    (1)起病急,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,如咳嗽、鼻塞、流涕,半数患儿还会发热(常见于病程初期),一般为低热,很少高热;

    (2)大便次数增多,每日10次左右,大于3次就应考虑秋季腹泻,大便呈白色、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,带少许粘液或脓血,无腥臭味;

    (3)半数患儿会出现呕吐。呕吐症状多数发生在病程的初期,一般不超过3天。
    (4)腹泻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,如口渴明显,尿量减少,烦躁不安;
    (5)病程有自限性,病程一般5-7天,营养不良、佝偻病和体弱多病者,腹泻的时间可能更长。


    秋季腹泻的临床特点

    ①全球性、季节性、流行性和自限性;

    ②起病急,病情重,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症状;

    ③感染病毒后1-3天发病,病初几乎都有呕吐,持续2-3天。多数患儿有发热现象体温在38-40℃之间,持续1-4天。病后2天出现腹泻,病程3-4天为极期,大便每日10次左右,水样便或蛋花样便,呈花绿色或乳白色,可有少量粘液,无脓血,无腥臭味,本病为自限性疾病,腹泻多在病后4-7天自愈;

    ④处理不当会导致营养不良、多种维生素缺乏和多种感染。如鹅口疮、中毒性肝炎。


    传播途径


    一是由粪到口,即直接或间接接触患儿粪便后,将病毒由食物带入口中; 

    二是空气传播,即患儿粪便中的病毒扩散到空气中,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。

    流行季节


    温水擦浴

        每年的9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,是秋季腹泻的流行季节;其中10~12月是流行的高峰期。

    小儿腹泻食疗方(仅供参考)

           大约有40%~50%的小儿腹泻“祸首”是轮状病毒。由于目前缺少针对消灭轮状病毒的药物,应用食物疗法和注意忌口显得非常重要。

    【伤食型】     

          表现腹胀、腹痛,泻前哭吵,大便酸臭伴有不消化奶块,食欲不好,有口臭。多见于秋季腹泻伴有消化不良患儿。

    炒米粥
    取粳米50克,放入铁锅中干炒至有香味溢出时加水适量,烧汤服。

    苹果汤
    取苹果一只,洗净,连皮切碎,加水250毫升和少量盐,煎汤代茶饮。凡大于1岁的小儿可吃苹果泥

    【风寒型

            腹泻有大便稀薄如泡沫状,色淡,臭味少,伴有肠鸣腹痛。多见于秋季腹泻的早期。

    姜茶饮
    取生姜10克,绿茶3克;
    加水150毫升,煮沸,加红糖少许,代茶饮用。

    糯米苍白术粥
    糯米30克,白术12克,苍术6克。将糯米略炒一下;白术、苍术放水煮15分钟去渣取汁,加入糯米煮粥。

    【湿热型

            表现大便呈蛋花汤样,有少量粘液,伴有发热,口干,尿深黄而少。此型在秋季腹泻较多见。

    陈皮红枣饮
    铁锅内放12只干红枣,炒成微焦,取洗净的陈皮(晒干的橘皮)10克,加入红枣和水煎15分钟,代茶饮。

    乌梅葛根汤
    取乌梅10只,葛根10克,加250毫升水,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烧20分钟,去渣加红糖少许,分次饮用。

    【脾虚型

            腹泻久而不愈,大便稀薄,带有白色奶块,食欲减退,消瘦乏力。多见秋季腹泻后期或久泻不愈者。

    胡萝卜汤
    取新鲜胡萝卜250克,洗净,连皮切成小块,放入锅中加水煮熟后,喝汤、吃胡萝卜。

    扁豆薏米山药粥
    取扁豆50克,山药60克,薏米仁30克,粳米50克。将扁豆炒熟,与其它配料加少许盐同煮成粥食用。

    家庭护理


    及时补液


    护理腹泻病儿时要注意及时补充液体,防止因大便中的水分丢失过多而发生脱水。可以随时喂水、米汤、果汁,最好喂服口服补液盐。


    经常消毒


    护理感染性腹泻病儿,应做好消毒隔离,食具、水杯、水瓶、奶瓶等要经常消毒。衣物要勤洗、勤晒。护理病儿后的双手应反复清洗后,再做其它事情。 


    注意饮食

    对于腹泻病儿的饮食原则是:调整饮食、继续进食。母乳喂养的继续母乳喂养。6个月以上病儿可继续吃已习惯的平常饮食,如粥、面条、鸡蛋、蔬菜等。但加工要细、碎使之容易消化,避免在腹泻时变化食物品种或给不易消化食物。 


    做好臀部护理


    做好臀部护理:病儿每次大便后应及时更换尿布,并用温开水冲洗肛门及周围,预防发生臀红及泌尿系感染。如已形成臀红,可涂鞣酸软膏或金霉素鱼肝油等。 


    减轻腹痛

    缓解肠痉挛,减轻腹痛:腹泻的病儿往往因肠痉挛引起腹痛,进行腹部保暖可以缓解肠痉挛,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。要盖好腹部,防止受凉;还可用热水袋热敷;喝些热饮料或用温手揉摸病儿腹部。 


    观察病情

    应注意观察大便次数、性状、颜色及量的变化,为医生制定治疗计划提供依据;还要注意观察病情,如果病儿在家治疗护理期间病情不见好转,出现多样便次数频繁,口渴明显、双眼凹陷等脱水表现及高热等症状,应带孩子到医院做进一步治疗。

    秋季腹泻常见误区(仅供参考)


    ● 误区1:是菌痢或由细菌引起的腹泻

    正确认识:罪魁祸首是轮状病毒
    秋季腹泻顾名思义是进入秋季后,宝宝特有的一种腹泻病。由于暑热刚过,家长还笼罩在夏季传染病特别是中毒性痢疾的恐惧中。宝宝又突然发热、咳嗽、呕吐之后发生频繁的腹泻,大便次数多(可达数十次),患儿很快出现脱水、酸中毒症状,所以很容易被想象为细菌性腹泻或中毒性痢疾
    其实婴幼儿秋季腹泻主要是一种“轮状病毒”引起的病毒性腹泻,病毒形似车轮而得其名。这是一种急性传染性腹泻病,主要侵犯5岁以下宝宝,尤以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。
    轮状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,一年四季都会发生,秋冬季是感染高峰期,所以叫“秋季腹泻”简称“秋泻”。这种疾病在我国各地均有流行,在欧、亚、美、澳、非各洲也都流行。婴幼儿感染后一般出现以急性胃肠炎为主的临床症状,即水样腹泻,伴有发烧、呕吐,腹泻物大多为白色米汤样或黄绿色蛋花样稀水便,有恶臭,治疗不当可导致患儿死于脱水或引发严重的并发症,如发育不良、肺炎中毒性心肌炎等。


    ● 误区2:宝宝饮食不干净造成的,没有传染性

    正确认识:有传染性和流行性,可有效预防
    许多人不知道婴幼儿秋季腹泻有传染性和流行性,所以也就不了解怎样预防。其实轮状病毒主要是通过粪-口途径传播的。患儿粪便中含有大量轮状病毒,容易污染环境,有时可造成局部流行。另外,如果照管宝宝的人双手接触过宝宝的粪便,没有彻底消毒洗净,手污染了奶瓶、玩具、奶制品等,往往会造成再度、多次感染。轮状病毒也会通过生活用水污染、医护人员的手和医疗器具等传播。
    因此,一定要注意卫生,喂孩子前认真洗手;孩子的用具、玩具、餐具经常清洗消毒,奶瓶每次使用清洗后,最好高温烧煮消毒20分钟;病孩应家庭隔离,粪便妥善处理,便器、尿布彻底消毒;宝宝的用具与大人分开,患病宝宝应有专用消毒盛器和消毒锅。


    ● 误区3:秋季腹泻不是传染病,没有疫苗

    正确认识:宝宝秋季腹泻有疫苗,是计划外疫苗,需自费。
    预防小儿秋季腹泻的疫苗在我国近两年开始应用,属于自费疫苗,所以多数家长还不太了解,再加上3岁前计划免疫排得很满,往往家长想不到,宝宝也没有机会接种此类疫苗。
    目前对轮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腹泻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,抗菌素无效,接种轮状病毒活疫苗是预防的唯一有效手段。该疫苗使用方便、安全、免疫效果良好。但由于人体感染轮状病毒后获得免疫维持时间较短,轮状病毒又有A、B、C、D 4个亚型,相互没有交叉免疫,疫苗也不可能覆盖所有的亚型,所以疫苗需要每一年到一年半接种一次,保护率可达75%至80%。


    ●误区4:腹泻往往是由细菌引起的,应使用抗生素治疗

    正确认识:秋季腹泻是病毒引起的,使用抗生素无效,反而造成不良后果
    夏季腹泻多为细菌感染性腹泻,用惯了抗生素、杀菌药。有的家长以为秋季腹泻也不例外,于是多种抗生素一起上,狂轰滥炸,结果没炸着病菌,反倒伤了免疫系统,使得病毒有机可乘。
    轮状病毒跟其它病毒一样,是不怕抗生素的。抗生素消灭了肠道正常细菌,容易继发菌群失调症二重感染、刺激细菌释放毒素、影响肠道的吸收功能等。另外,应用抗生素对于饮食不当、气候突变等原因引起的非感染性小儿腹泻也是没有任何效果的。


    ● 误区5:宝宝泻得太厉害,用止泻药可以止泻

    正确认识:止泻药副作用大,对婴幼儿有毒害
    有的家长看到宝宝每天腹泻十几次,心疼宝宝,就把自己服用的痢特灵等止泻药给宝宝服用。岂不知痢特灵的副作用较大,还容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。尤其是婴儿对痢特灵的敏感性特别高,痢特灵对婴儿潜在的威胁很大,不宜使用。其他止泻药物:易蒙停(洛哌丁胺)——5岁以下儿童禁用;复方地芬诺酯(复方苯乙哌啶)——两岁以下婴儿禁用;药用炭——禁止长期用于3岁以下宝宝腹泻或腹胀。因此,千万不可给宝宝滥用止泻药。


    ● 误区6:宝宝腹泻,止泻、禁食(或补充营养)很重要

    正确认识:孩子脱水重,需要及时补液
    由于频繁的腹泻,患儿容易脱水。家长只顾忙乱喂药,忘了给孩子补充液体,殊不知补液是最重要的治疗,且要有足够的耐心。可给宝宝喂口服补液盐水,少量多次地喂,每2~3分钟喂一次,每次用匙喂10~20毫升;这样积少成多,约4~6小时即能纠正脱水。如果孩子腹泻较重,脱水明显,就应带孩子去医院看儿科医生,用静脉输液的方法补液。
    秋季腹泻的宝宝一般无需禁食,即便要禁食,也不宜超过6~8小时。因为禁食可能会导致宝宝饥饿性腹泻,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,还可能出现营养不良(长时间禁食或长时间控制饮食)。而过多地补充高蛋白、高营养的食物,可能反而加剧腹泻,同时也不利于宝宝肠胃的修复。在宝宝腹泻时,可适当延长喂哺时间,减少喂哺剂量,宝宝不吃时,不要硬逼,非常喜欢吃的也不要没有限制。

    小儿秋季腹泻常见问题


    【如虎添翼
    】转载一位济南妈妈的秋季腹泻护理过程

           按说秋天早就到了,一直没有时间来写写秋季腹泻的护理和治疗心得,婆婆住院、老公和公公很忙,我一个人在家除了带孩子还要做全部家务,偏偏老公是个连皮鞋都不会自己擦的超级懒汉……【详情】


    【小王子妈妈】小王子腹泻风波总结

          

            几天前,小王子同学忽然一觉醒来情绪不对头,晚上有点发烧,37.5到38.5之间。第二天开始拉肚子,我怀疑是传说中的秋季腹泻,上网查了很多资料,鉴于没吐,发烧也不高,想再观察下看看【详情】


    妈妈们还喜欢看……